AYX·爱游戏-本土球员联赛中传球选择引思考,徐新分享东亚杯实战经验
11
2025-09-07
中国足球的“国字号”梯队正面临新一轮周期任务的严峻考验,随着各级别青年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持续低迷,2025年的战略目标已被明确提上日程:男子U20国家队必须通过18强赛争夺前四名,以获得世青赛入场券;而U17队伍在连续多届无缘世少赛后,已基本退出2025年竞争序列,唯一能为国家青年足球保留颜面的重任,落在了U22国家队肩上。
中国足球长期以来陷入“青年队昙花一现,成年队后继无人”的怪圈,回顾近十年成绩,自2005年荷兰世青赛那支拥有郜林、陈涛、冯潇霆的“超白金一代”后,中国男足已经整整二十年未能再次登上世青赛舞台,而世少赛的缺席时间更长,自2005年秘鲁世少赛后,中国U17队伍就再未获得过参赛资格。
这种长期缺席国际顶级青年赛事的现状,导致中国足球人才培养出现断层,当日本、韩国、沙特等亚洲竞争对手的年轻球员通过在世青赛、世少赛的锤炼迅速成长时,中国年轻球员却只能在国内低水平竞争中闭门造车,缺乏高水平国际比赛经验,直接影响了国家队整体实力的提升。
2023年,中国足协进行了新一轮管理层改组,将国字号梯队建设作为重点改革领域,在新制定的《2025国字号梯队发展规划》中,明确提出了“两级突破,一级坚守”的战略目标:U20队必须突破18强赛晋级世青赛;U17队虽实力不济但需打好基础;U22队则承担着为国字号挽回声誉的重任。
根据亚足联赛程安排,2025年U20亚洲杯预选赛将于2024年下半年展开,决赛阶段比赛定于2025年举行,这项赛事同时也是AYX·爱游戏2025年世青赛的亚洲区预选赛,最终前四名将代表亚洲参加世青赛。
中国U20队目前由西班牙籍教练胡安·安东尼奥·皮奇执教,在2023年进行的上届U20亚洲杯上,皮奇率领的队伍在八强战中加时赛不敌韩国,距离世青赛资格仅一步之遥,那支队伍展现出的战术纪律性和防守韧性,让球迷看到了希望。
新周期的U20队面临重组挑战,核心球员艾菲尔丁、胡荷韬等因超龄无法继续参赛,必须补充新鲜血液,据球队内部人士透露,教练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考察2005-2006年龄段的球员,重点聚焦在中超、中甲俱乐部的年轻球员以及海外留洋球员。
小组抽签形势同样不容乐观,根据亚足联的分档原则,中国队很可能被列为第二档球队,这意味着在预选赛阶段就可能遭遇亚洲强敌,日本、韩国、沙特、澳大利亚等传统强队一如既往地实力雄厚,而越南、泰国、乌兹别克斯坦等新兴力量也在迅速崛起。
备战工作已经悄然启动,足协计划在2024年组织不少于六期的集训,并安排至少十场国际热身赛,对手选择将重点考虑与亚洲主要竞争对手风格相似的球队,足协还启动了“海外拉练”计划,队伍将前往欧洲或南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和比赛。
与U20队相比,中国U17队的处境更为艰难,这支队伍已经连续多届无缘世少赛,最近一次参赛还要追溯到2005年,在2023年举行的U17亚洲杯上,中国队小组赛1平2负未能出线,暴露出与亚洲强队之间的巨大差距。
问题的根源在于青训体系,日本足协注册的U12以下球员超过30万人,韩国也达到20万人,而中国同年龄段注册球员不足1万人,这种人口基数的巨大差异直接反映在国家队层面,尽管近年来中国足球推行了一系列青训改革,包括建立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强制标准、创建青少年足球联赛等,但效果尚未明显显现。
U17队主教练、日本籍教练高升一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中国球员在14岁前与日本球员差距不大,甚至在某些身体指标上还有优势,但14-17岁这个关键成长期,中国球员缺乏高质量比赛和系统训练,导致技术能力和战术理解能力停滞不前。”
足协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,开始调整U17队的建设思路,不再单纯追求短期成绩,而是将重点放在培养球员个人能力和比赛经验上,2024年,U17队将参加多项国际邀请赛,并与多支欧洲俱乐部U17梯队进行交流比赛。
在U20和U17队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,U22国家队成为2025年国字号梯队最大的希望,这支队伍实际上是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准备的适龄球队,同时也承担着参加2025年U23亚洲杯的任务。
U22队拥有相对充足的人才储备,得益于U23政策在中超联赛的实施,这批球员获得了更多比赛机会,韦世豪、张玉宁等相对年长的球员虽然已经超龄,但队中仍拥有陶强龙、刘若钒、朱辰杰等一批已经在中超站稳脚跟的年轻球员。
更重要的是,U22队中有多名海外留洋球员,比如在西班牙乙级联赛效力的边锋李昊宇,在比利时甲级联赛踢球的中场王宏伟,以及在德国地区联赛表现出色的后卫张佳豪,这些球员在欧洲接受训练和比赛,带来了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技术。
战术体系上,U22队延续了国家队的3-4-3阵型,强调高位逼抢和快速转换,塞尔维亚主教练扬科维奇表示:“我们不需要改变球员的技术特点,而是要让他们理解现代足球的空间概念和无球跑动,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,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去比赛。”
2025年U23亚洲杯将是检验这支队伍成色的重要舞台,这项赛事虽然不直接与世青赛或世少赛资格挂钩,但其竞技水平和关注度甚至超过U20亚洲杯,中国队在上届赛事中小组未能出线,本次比赛目标至少晋级八强。
国字号梯队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中国足球系统性问题的集中体现,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:
青训体系重构是基础,必须建立覆盖全国、各年龄阶段衔接顺畅的青训网络,目前足推行的“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+校园足球+社会足球机构”三位一体模式是正确的方向,但需要更多时间落实细节。
竞赛体系优化是关键,目前中国的青少年比赛数量不足,质量不高,需要建立分区、分级、跨区域的全国性青少年联赛体系,让年轻球员每年至少参加30-35场正式比赛。
教练员水平提升是保障,目前中国持有A级和Pro级证书的教练员数量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,必须加大教练员培训投入,特别是注重培养专注于青少年阶段的专业教练。
海外培养计划是补充,应鼓励更多年轻球员前往欧洲、南美等足球发达地区接受训练和比赛,目前足协推行的“青少年留洋计划”已经输送了30多名年轻球员前往欧洲俱乐部,这一计划应该持续并扩大规模。
2025年将是中国国字号梯队的关键一年,U20队能否突破18强赛重返世青赛,将直接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足球的发展态势,历史上,每次国青队参加世青赛,都会带动一批球员成长为国家队骨干——1985年世青赛走出了高洪波、宫磊;2001年世青赛有曲波、杜威;2005年世青赛更是贡献了冯潇霆、郜林、赵旭日等一代国脚。
U22队的表现同样至关重要,作为奥运会适龄队伍,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2028年中国奥运代表队的竞争力,更重要的是,这批球员将是2030年世界杯预选赛时的当打之年,他们的成长程度将决定中国队能否再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。
中国足协主席宋凯近期在内部会议上强调:“国字号梯队建设不是短期工程,但必须有短期目标,2025年的任务艰巨,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,各级国家队是一个体系,必须形成良性循环。”
从现在到2025年,时间已经不多,各级国字号队伍需要加快组建和磨合速度,足协需要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持,俱乐部需要放弃部分利益配合国家队建设,球迷需要给予更多耐心和理解。
中国足球的复兴之路注定漫长而曲折,但每一次尝试都值得鼓励,每一分努力都值得尊重,2025年,国字号梯队的表现将告诉我们,中国足球是否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